2018年7月30日 星期一

塔斯馬尼亞的惡魔——袋獾

最近在IG上看到了National Geographic 發的一篇有關保育袋獾(Sacrophilus harrisii)的介紹文,一開始看到的時候也不知到這生物是啥,看上去就像隻老鼠。從相片中看來本以為這物種小小隻的,之後經一番搜尋才發現成年袋獾的體型可以跟小型犬一樣大。袋獾的體型實際上是現存肉食性有袋類動物之中最巨大的。袋獾的咬合力也是十分驚人,牠所具備的咬合力以牠的體積而言在哺乳類當中是數一數二的。在進食時甚至連動物的骨頭也能咬碎,實在厲害。在看袋獾的影片時,初次聽見袋獾的叫聲時,有點被嚇到啊。嚎叫聲頗為尖銳,有些刺耳。而且嚎叫時配上牠駭人的尖牙,如果我真實遇到袋獾對我嚎叫肯定是會被當場的畫面震懾住、當場屎尿齊流吧。兇猛的進食方式、駭人利牙、黑色身軀和令人恐懼的嚎叫聲可能就是袋獾之所以被稱為塔斯馬尼亞的惡魔(Tasmanian Devil)的原因吧。

那為何要保育袋獾呢?看了些資料後才知道袋獾原本廣泛分布於澳洲,但現今只存在於澳洲的塔斯馬尼亞州。袋獾目前被IUCN Red List列為瀕危(Endangered)物種。往下探究下去才知道袋獾的族群數量目前正飽受一種名為Devil Facial Tumour Disease的疾病所苦,這疾病也挺有趣的,看上去是種癌症,但卻能在族群間感染,這還真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有癌症是可以傳染的。這疾病自1996年爆發之後就使袋獾的數量急遽減少,而且目前還找不到治療的方法。
         動物園裡的袋獾     圖片來源:Auckland Zoo
感染Devil Facial Tumour Disease的袋獾    圖片來源:Wikipedia

參考資料:
1.Tasmanian Devil|National Geograpic 
2.Tasmanian Devil|Auckland Zo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